查看: 2934|回复: 0

家长在面对幼小衔接教育选择中面临的误区 [复制链接]

Rank: 1

积分
26
帖子
6
发表于 2014-6-3 15:42:52 |显示全部楼层

大连枫叶国际学校小学:林雪老师

当“准小学生”即将迈进学校的大门时,有不少心急的父母开始为自家宝宝筹划入学前的各项准备了。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人生的两个不同的阶段,也是孩子生活中的重要转折。父母者认真思量、早作谋划,帮助孩子顺利地完成幼小衔接的过渡当然是很有必要的。只是在具体做法上却常常出现偏差,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几种类型的家长。

A型:孩子还在大班,看到左邻右舍的孩子一个个都上了小学,心里就憋着一股劲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给小小的孩子报了各种学习班,英语班、舞蹈班、心算班,还请了钢琴家教。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的那点空闲时间全都跟着爸爸妈妈奔波在去学习班的路上。你问孩子喜不喜欢这些课程,孩子茫然地回答说:“不知道呀,妈妈让我学的。”

B型家长倾向快乐教育,经常利用周末带孩子做运动、锻炼身体,孩子稍大一点带着孩子去旅行、长见识。B型家长不愿孩子为学习什么特长而失去欢乐的童年。然而自从同事的孩子上了一年级,整天在办公室诉苦,因儿子不会拼音、不识汉字,经常被老师批评。B型家长开始质疑自己的快乐教育,考虑是不是从现在开始要恶补拼音、识字和算数了呢?

C型家长,听朋友说社会上有些民办的早教班、兴趣班,看到广告倒是觉得不错,效果如何不得而知。就一个孩子,可不愿意当了人家的试验品。到底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幼小衔接班呢?犹豫不决。

这几位家长的做法以及心态,在许多“准小学生”家长中很有代表性。要说这些父母的心态可谓复杂至极。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觉得“笨鸟先飞”,多学点总比不学强;又随波逐流,认为别人家的孩子都上兴趣班,不甘心自己孩子因“快乐”而落后。看起来社会上大肆兴起的这个班、那个班,恰恰是迎合了家长的这种心态。可怜小小孩童已经被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所包围,实际上就是被父母的主观意愿所包围,他们的欢乐童年和真正的个人兴趣正在一点点地被吞噬.

我们在这里谈现象,做分析,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服务的。那么我们现在从人性生长的科学层面入手,尝试统筹安排警惕误区。

目前,我国现有的小学生6周岁入学年龄,是经过大量的调查和实验认证的。从儿童生理发育上看,一般6岁儿童大脑重量能达到1200克,占成人脑重量的90%。此前幼儿的大脑正在发育中,只有进入学龄期以后大脑额叶才显著增大,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才有较快的发展。而低于学龄期的儿童脑机制尚未发育完善,大脑的兴奋和抑制技能还不够强,不能准确的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就是家长和老师在兴趣班上经常见到孩子坐不住,思维游离的原因所在。也就是说,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的学龄前儿童根本不可能承担繁重的学习任务。其实,帮助幼儿顺利地完成幼小衔接,应该综合考虑,切勿盲目追风走入误区。

枫叶教育幼小衔接专家给您几点建议,:

1、兴趣不是越多越好,父母在选择孩子的特长时要顾及孩子本身的个性爱好,要征求孩子的意见。避免孩子失去对某学科知识的厌烦和逆反,东一头、西一棒什么都学,什么都没学会,浪费时间和经历。

2、不要做只重视知识而轻能力的父母。有的父母认为大班的孩子在幼儿园或兴趣班,学知识才是正路,每天问的就是“今天老师教了什么”?对小学生应该掌握的日常生活常识和技能没有当回事,照样包办代替。结果孩子进入小学后,像系鞋带、上厕所提裤子、整理学习用具等最简单的生活技能还要从头学起。而这些能力恰恰是阻碍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开展学习的绊脚石。所以爸爸妈妈们,在孩子入学前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学会自己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是非常重要的。

3、关注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会让孩子受益终生。不少父母送孩子上兴趣班或幼小衔接班,仅仅是为了孩子能有超人的成绩。因此这些父母认为花钱买的是成绩,孩子若是学习后进,不是批评他脑袋笨,就是埋怨老师没有用心教。这恰恰是他们缺少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常识的表现。学前阶段教育的重点是要教孩子学会听讲,学会同伴间的相互合作、交流沟通,让孩子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尤其是在集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专注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相当重要的。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书本知识很容易补上,可是如果从小没打下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基础,以后再扭转那是难上加难。孩子学习习惯的优势会助跑未来,成为赢在起跑线上的“不二法宝”。

枫叶教师提醒各位父母:谨防自己走入认识误区的最好办法,是多和老师交流,统筹安排孩子的各项活动,注重听取孩子意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帮助他逐渐走过生理、心理的适应期,用欢乐的心情迎接新的人生角色。


使用道具 举报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使用条款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妈妈网 - 妈妈论坛 - 妈妈说 - 儿歌 - 动画片
© 2007-2012 MAMACN.COM 大连妈妈网版权所有 技术Discuz! 粤ICP备08026690号
回顶部